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药物靶点识别”开启中医药研究“新视角”—(5)

来源: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行了研究。因而,曾克武决定采用这种分子探针“钩钓”技术进行中药靶点的识别研究,“它是一种切实有效的鉴定中药成分作用靶点的策略,在中药活性
行了研究。因而,曾克武决定采用这种分子探针“钩钓”技术进行中药靶点的识别研究,“它是一种切实有效的鉴定中药成分作用靶点的策略,在中药活性研究,特别是中药成分作用机理的阐明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些年,曾克武和其团队利用分子探针“钩钓”技术对多个传统中药的分子作用靶点进行了研究,并尝试对其传统药物功效做出科学解释。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医药预防和治疗是当前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源于传统中药肉苁蓉的苯乙醇苷类活性成分具有优良的神经保护和抗痴呆疗效,已经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是,目前针对肉苁蓉苯乙醇苷的神经保护和神经功能调控作用机理研究,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一些简单的药效学评估上,而对药物作用的分子机理,特别是药物作用的源头——靶点蛋白还都一无所知,因此尚无法用现代科学语言从分子水平解释该药的治疗作用,严重制约了其国际化推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曾克武在前期肉苁蓉苯乙醇苷类成分活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分子探针靶点“钩钓”技术,并结合蛋白质组学以及化学生物学、分子药理学等手段,深入解析肉苁蓉苯乙醇苷及其代表活性成分松果菊苷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靶点蛋白,及其药理学调控机制。 在研究项目中,曾克武表示,“我们试图将传统中药肉苁蓉里神经保护疗效确切的苯乙醇苷类天然活性分子作为探针,通过化学生物学手段直接“钩钓”并鉴定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源头——靶点蛋白。不仅深入阐明了肉苁蓉抗痴呆功效的分子机理,而且对肉苁蓉的传统功效做出了现代科学的解释”。而在课题研究中所利用的“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理念在以往中药药理机制研究中尚不多见,不仅具有较高的新颖性,更具有学科的前沿性。 如何用现代科学语言精准地诠释传统中药的治疗功效,是21世纪传统医学面临的重大课题。曾克武说:“利用我们的研究思路,寻找到这些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这为最终阐明中药的传统治疗功效找到了一条新道路。” 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 突破瓶颈,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就是如何阐释清楚中药成分的作用机理,而其根本原因是作用靶点不清楚,寻找靶点进而弄清中药成分的作用机理则是必走之路,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研究领域,但这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研究领域。我们只有突破瓶颈,迎接挑战,弄清机理,才能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曾克武说:“我们现在研究的就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近5年来,一心埋头在中医药的新研究领域,曾克武不但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以神经血管单元为靶点的苏木药效分子群抗缺血性脑中风的机制研究”;韩国KIST科学院国际联合研究项目“醛糖还原酶在老年痴呆神经免疫炎症发病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醛糖还原酶及其微小RNA作为帕金森病免疫炎症治疗新靶点的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原苏木素A抑制慢性脑缺血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除此之外,曾克武在中医药的多项研究中,还获得了诸多奖项和荣誉。“加味五子衍宗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研究”不仅获得了201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2等奖,还获得了2013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等奖。 2013年,曾克武获得了“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2016年还获得了“绿叶生物医药杰出青年学者”称号。从研究生到博士,再到博士后,不管是在北京大学药学院还是在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曾克武都没有离开过中医药这一领域。而真正谈起与中医药的缘分,曾克武坦言:“意外之选”。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表现如此优秀的曾克武,在大学之前竟是一个学习美术的艺术生。但文化课成绩突出的他,在老师的建议下最终选择了理科。先是在离家近的沈阳药科大学攻读本科,后又到北京大学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既选之,则安之。没想到这一路走下来,曾克武在中医药专业读到了博士学位。是继续深入研究,还是投向工作?博士毕业后的曾克武有些迷茫。而他在专业领域的突出成绩和天分,也让导师倍加欣赏。在导师的建议下,曾克武决定继续攻读博士后。而在这短短两年时间里,也让他对中医药的认识就越来越深刻,“发现自己越来越感兴趣,最后就决定一直这样做下去了。” 从中药活性成分的药物靶点识别去阐释中药作用机理,虽然这是刚刚兴起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但曾克武坚信“这将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研究领域,将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打下基础。”曾克武表示:“从这一角度来研究人还不多,了解的人还很少,随着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入,我们要让更多的人知道研究中医药还有很多新方法,例如通过药物靶点识别阐明它的作用机理这一方式,能够给更多研究中医药领域的人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个全新的思路。” 最后,曾克武还表示:“用现代语言去诠释中医药的传统作用机理,如果这一全新方式被大家广泛接受和采用的话,今后对整个中医药的现代化以及走向国际化,都将会有很大帮助,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章来源:《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yykdxxbzz.cn/qikandaodu/2020/0901/338.html



上一篇:《药学研究》第二届编辑委员会成立
下一篇: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留学的六年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投稿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版面费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