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重聚沈水之阳 共话传统音乐 ——2018·沈阳“(3)

来源: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传统音乐的当代应用方面,南京艺术学院施咏的“流行音乐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小组,分别以“东北民歌”“吴越民歌”“燕赵民歌”“闽台民歌”“秦

在传统音乐的当代应用方面,南京艺术学院施咏的“流行音乐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小组,分别以“东北民歌”“吴越民歌”“燕赵民歌”“闽台民歌”“秦晋民歌”为对象,探讨了民歌在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武汉音乐学院蔡际洲的《戏曲作曲、民族作曲及其他》对戏曲在当代创作中的应用作以阐发,认为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集大成者,戏曲音乐的保护与发展应遵循“阴阳之道”以调和之法平衡进行;华东师范大学石春轩子的《借鉴戏曲曲艺艺术发展当代民族声乐》、江汉大学柳犁的《从古风音乐的传播看传统音乐文化在当代的运用》等亦是对传统音乐当代应用的研究。

此外,中国音乐学院樊祖荫的《论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的思维特征》着重阐释了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的思维特征,通过对中西和谐观念之比较,提出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是“和而不同”哲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华南师范大学蒲亨建的《音腔揭秘——由〈音腔论〉到〈描写音乐形态学引论〉缘起》,对沈洽的《音腔论》提出质疑,进而又对中、西方音乐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在场学者也就“商调式的音腔、中国调式有调式现象而无调式概念、用西方乐律解释中国乐律是错误的”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在传统音乐当代变迁方面,星海音乐学院黄燕的《何育斋与20世纪30年代的广东汉乐》探讨了何育斋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汉乐的关系;四川音乐学院杜梦甦的《如旧如新——川剧音乐创作的当代属性》,以川剧传统戏《双八郎之禹门关》在不同年代的传播发展,折射出川剧音乐的创作变迁;南京艺术学院鲁勇的《从脚色到角色:豫剧现代戏唱腔音乐的探索之路》,指出传统豫剧在近代一系列变化催使下,必然会经历从“脚色化”到“角色化”的唱腔音乐变迁,并解析了豫剧现代戏音乐在“角色化”实践方面的探索;中央民族大学李艳双的《环境、政治、文化政策——赫哲族民歌当代变迁研究》由表及里地表述了赫哲族民歌在当代的变迁。华南大学仲立斌的《广东城市化进程中的粤剧民营戏班调查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兆曌的《家班的现代变迁》等也是传统音乐当代变迁的个案研究。

可以看出,进入数字时代,越来越多的学者更为关注传统音乐的当代变迁、发展、保存与应用,并尝试综合现代科技手段以多学科视角、多维度切入去研究、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当今,我们的民族音乐创作需要有向传统致敬的情怀,将传统音乐的灵魂和精神融入到我们的细胞中,这对于今天的民族音乐发展有特别的意义。

五、深化:区域音乐研究

区域音乐研究是近年传统音乐学界持续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研究主要通过“区域”这一特殊视角来解释某一民族、某一地区音乐的“空间组合形态”及人在其中的文化行为,探寻音乐与地理、人文等的内在联系。本届年会,学者们针对此论题的论域主要涉及音乐地理学、少数民族音乐个案研究两方面。

在音乐地理学研究方面,广州大学马达主持的“音乐地理学视域下的岭南传统音乐研究”小组以岭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为研究对象,以音乐地理学基本理论聚焦潮剧、广东汉乐、广州琴馆等乐种乐象,围绕岭南传统音乐的传播流变、历史渊源、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探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刘清的《晋陕峡谷西岸村落打醮活动的声音景观研究》借用声音景观概念,对音乐如何赋予一个地理空间以特殊的意义展开追问。

在少数民族音乐个案研究方面,四川师范大学李德隆的《“白马人”的歌舞研究兼及族属认同》通过民族归属、文化语境、音乐文化等方面梳理“白马人”与藏族的差异,认为白马人的族群划分存在官方界定和民间学理之间的差异性问题;南阳师范学院刘振涛的《苗族“嘎闹”集团民歌的基本特征与地域性特征》,对苗族“嘎闹”集团分布、体裁形式及核心音调基本特征等进行分析,归纳苗族“嘎闹”集团各支系民歌的地域性特征及其所体现的历史文化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刘江峡的《从认同到建构:锡伯族音乐文化认同及其音乐文化建构路径》、青海民族大学苏娟的《土族婚礼仪式音乐区域文化特征研究》等也是在扎实的田野考察基础上进行的区域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六、新作:青年学者的新成果

“青年学者论坛”是本届年会的又一亮点,吸引了各院校的在读博、硕士研究生及部分本科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的选题大多以个案研究为主、“小题大做”实证性与学理性兼具,如中国音乐学院邓洁的《智化寺京音乐研究现状与思考》、台湾成功大学姜晓萌的《台湾本地歌仔表演艺术之探讨》、沈阳音乐学院毛一丁的《石氏京剧鼓师世家访谈录》等;浙江音乐学院张林主持的“为适应当代传统音乐研究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小组,以阶段性的学术成果为例,探讨了如何在研究过程中运用新观念、新理论解决疑难瓶颈问题。此外,上海音乐学院刘红主持的两个小组,将学生的学期论文整合起来,以学生在认知传统音乐现象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已知学术观点与现象描述相矛盾时所做出的回应等案例为主体,内容涉及口述史、民歌音乐形态研究、传统音乐分类等,引发了在场学者的积极讨论,也展现出学界新人的创新精神。

文章来源:《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yykdxxbzz.cn/qikandaodu/2021/0112/420.html



上一篇:让沈阳每一个家庭都有音乐的快乐
下一篇:冰河雪韵看浑河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投稿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版面费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