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矢志照亮全中国徐叙院士访谈录(2)

来源: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问:您觉得联大的教育和当前的教育有什么不同? 答:这有很大的差别.现在人说不干就走人.比如美国给一个office,给基金,就到那去.这也就是科协后来

问:您觉得联大的教育和当前的教育有什么不同?

答:这有很大的差别.现在人说不干就走人.比如美国给一个office,给基金,就到那去.这也就是科协后来提到的科学不端行为.我觉得人最主要的就是诚信.当时在很艰苦的条件下,我们都很努力地学习,还半工半读.大一的时候,我哥哥把他的毯子等值钱的东西卖了供我上学.可是一年以后,我就挣钱了.当时昆明市联大学生工读的比例大概要占百分之九十几,甚至连大钟都是联大人敲的,联大人在社会上到处都可以找得到.我在念一年级的时候,老师看我做的一些习题,发现我的字体很好,就叫我抄文献,有法文的、德文的,看见什么就画什么.一个暑假下来,挣的钱就刚够吃饭的.因为我在那里没有社会关系,只能依靠学生会,做教学模型,甚至磨豆腐,哪儿缺人就上哪儿干.这样,时间就变得非常珍贵了,要保证学习时间,就得早起晚睡.

问:联大的学习资源怎么样?

答:哪能提得上资源,图书馆就一间大房子,我估计有10排桌子,一排桌子可以坐30人.大概一共就只能坐300人,而联大有上千人,怎么办呢?大家就挤,有时把门都挤坏了.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泡茶馆”.当时和我来往比较多、相互比较关照的是邓稼先.联大有个文林街,我们常在那个地方看书,座位可以保留.所以说资源是非常欠缺的,幸亏有这个茶馆.

问:看您的英文笔记记得这么好,您当时的老师授课时,是用中文还是英文?

答:都有.周培源用中文,掺杂一些英文.赵忠尧完全用英文,姜立夫也是.教我数学的那位教授用中文.我觉得当时用英文也是不得已,为什么呢?因为中文说起来人们根本听不懂.比如饶毓泰,江西话,听不懂.还有教无线电的朱物华,说浙江话,也听不懂.所以说是不得已才用英文.吴大猷的课我听过,他出了一套书.饶毓泰是第一个提出来要在大学里做研究的人.

2 继续深造——确定研究方向

问:后来您是如何到北大任教的?

答:1945年我毕业以后,联大要北迁,什么人都不要,我就到光学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因为到北京去可以做助教,所以1946年3月份我就去了,真正到北大工作是1946年秋天.

问:您到北大以后做了饶毓泰先生的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什么?

答:我跟他做拉曼光谱.美国送了他一个光栅,很大的一个光栅,我前头有一个研究生没做好,就没能毕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的那个显影液配得不对,后来他就走了.

问:您又是如何到苏联留学的呢?

答:这是很偶然的事了,当时是面向全国招考,沈克琦(后来的北大副校长)、我和清华的两个人,我们都去作主考.考完了以后,科学院一看,他们一个人也没有,就不干了.于是就提出让北大、清华给他们派人.北大就派了我和化学系的陶宏(就是陶行知的儿子),清华派了黄祖洽和冯康.

问:为何您到苏联之后就师从瓦维洛夫做发光学研究呢?

答:是这样的:我临去之前,中科院物理所当时的所长(施汝为)找我谈话,说物理所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有了,就缺发光方面的.所以,我到苏联之后就开始做发光学研究.瓦维洛夫当时是苏联科学院院长,后来他的一个学生获得了诺贝尔奖.现在他已经去世了.他的工作作风传承得非常好,就是要“顶天立地”.

问:您在那儿的学习、研究情况如何?

答:那儿和美国差不多,实行综合考试:自己准备差不多了,就去参加考试.

问:论文由谁指导呢?

答:室主任给我配了两个导师,一个物理的、一个化学的,都很好.一个叫安东诺夫·罗曼诺夫斯基;另一个是女的,德国人,叫康斯坦丁诺娃,这两个人都去世了.

3 兼职科大——培养发光学人才

问:您对1958年科技大学的创办有什么印象?

答:“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当时科学院的计划就是要各研究所去开课.所以,我们就成立了一个班,我、范希武、许少鸿都去讲课.1958年的时候很需要人,后来,我们吸收一部分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专门成立了所谓的“中国科技大学二部”,专门教授发光学的知识,然后就直接到我们研究所,我们叫它二部.科大本部那边我们不管,是黄有莘管的.我们共有10个人左右,老人员有5个,其余都是1955年后才进来的.我们都是兼职的,而黄有莘当时是系副主任、支部书记,是专职的.

文章来源:《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yykdxxbzz.cn/qikandaodu/2021/0517/508.html



上一篇:年本刊编委会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纪要
下一篇:华罗庚与中国科大龚异杨德庄先生访谈录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投稿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版面费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