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矢志照亮全中国徐叙院士访谈录(3)

来源: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问:科大的发光学方向是怎么确定的? 答:我们帮科大建立的这个方向,别的我们也不会啊.我们要建立就只能建立发光学,1958年建校时就有.那时研究所

问:科大的发光学方向是怎么确定的?

答:我们帮科大建立的这个方向,别的我们也不会啊.我们要建立就只能建立发光学,1958年建校时就有.那时研究所要帮助科大建立各学科,所里有什么,就建立什么学科.当时施朝淑是助教,就一个人,黄有莘是主角.就在计算所对门上课,我写的讲义都还有.大概有三十几个学生.开始上课时就4个学生,一个班还不够,就开设了一门课,一开始就有讲义.我们分段上课.我是一开始就讲,大概是一二三章,我不大记得了.许少鸿接着讲,范希武是1957年去的物理所,后来就派他劳动去了.所以他只能做助教的工作,还不能马上讲课.

问:您能否谈一谈当时的教学情况吗?

答:那不很简单嘛!是我写的讲课大纲,就是按发光学的内容列出一些主要的东西.那时有些实验是学生到我们实验室做的.最早考研究生的是张新夷,1965年,他跟我到东北去了,文化大革命后就没有再上课.那时很马虎,能毕业的就毕业了.当时大家很努力,所长施汝为说,你到那去兼课吧.我们就去了.发光学方向是根据物理所的研究方向提出的,黄有莘是院里决定派到科大的.我们带了两个班的课,第一个班是方容川那班,然后是蒋雪茵那班;蒋现在在上海大学.他当时也考了我的研究生,第二届的.后来就不知道了,施朝淑比较清楚.后来在发光学领域比较有名的有方容川、楼立人、郭常新,他们几个人都是头一届.后来经过锻炼,他们及施朝淑都成为科大发光学的主力.

问:您到东北以后,长期任物理所的所长,这一时期科大的发光学方向是不是给你们输送了一些人才?

答:那当然是了;后来一任的所长就是科大毕业的.

问:我这有一份1977年科学院给吉林省的一个文件,说这一届科大发光学方向分配一批学生到吉林,要求尽量照顾物理所.这是不是你们当初要的?

答:对,是这样,就是要科大的学生.后来我们所招收博士生时,对科大的硕士有时就采用免试的办法,因为科大的学生质量是比较好的.这么多年科大为吉林物理所输送了大批的发光学方面的人才.现在吉林物理所并到了长春光机所,成为长春光机物理所;留下的主要是凝聚态物理,有一个激发态开放实验室.而这里的头儿,主任、副所长,都是科大的.

4 科研历程——奠中国发光学之基

问:下面我们想请您谈一谈您的科研历程.

答:做科研也要继承革命传统.那么多人抛头颅、洒热血,好不容易创造出现在这么一个条件,在这一代手里把它破坏了,那我坚决反对.

问:您在参加12年科学远景规划的制定时有没有就发光学提出一些建议?

答:有啊!通过阴极射线,就是电视机(显像)方面,通过这种形式设一个专项,在半导体这个项目里头.当时我到苏联去,他们特别给我做了一台阴极射线的测试仪,后来产业部门也去要这个东西.苏联当时对我们建立发光学的帮助很大;我需要什么仪器,他们很快就做出来了.

问:我们的发光学实验室建立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那就是先考虑一下要弄些什么设备.有些是我们亲手做出来的,像加热发光的设备,是用木头做的框架.如何用它来控制加热都还是个问题,都是通过我们积累经验,把它的规律找出来了.单色仪从苏联买了一个.刚才讲的阴极射线仪也是从那儿买的.当时仪器还是比较落后的,几乎没有光电的设备,都是用眼睛看.他们曾送我一套校准的标准灯,还有亮度计等,都是他们用过的,焦距都定好了.那时中苏关系很好的.

问:白手起家将实验室建起来,除了您之外,还有其他人吗?

答:还有陈一询,后来到新疆物理所当所长去了,他是比较早来和我做这套设备的.化学方面就是苏方中(音),已经去世了.后来又进来几个人,罗唏、范希武等.

问:您在1961年开始电致发光的研究,1979年转向能量传递的研究,1983年又开始生物发光的研究.这些研究方向的转变是出于什么明确的目的吗?

答:没有.我对导带电子的电子行为比较感兴趣.在20世纪30年代,莫特在《晶体中的电子过程》这本书中,不止一次地断定,导带电子不可区分.我的工作就是反对他的观点,但我并没有正面提出这个问题,尽管我的结果证明他的结论是不对的.

问:您指出他的错误,他有没有什么反应?

答:我没有跟他提,在苏联的一个会议上讲过.1981年,我到英国访问的时候,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黑尔色姆(Hilsum)请我到威尔士去看雷达及信号中心,要乘火车.到了火车上,我看见莫特坐在那里等我.所以我非常钦佩外国的这种做事风格,他不因为你否定他的结果,而对你不满意.他一直陪我到信号中心做过报告以后才走.这件事说明真正的大科学家,他的胸怀是宽阔的.

文章来源:《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yykdxxbzz.cn/qikandaodu/2021/0517/508.html



上一篇:年本刊编委会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纪要
下一篇:华罗庚与中国科大龚异杨德庄先生访谈录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投稿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版面费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